首页 汉儿不为奴 下章
第九百四十九章 拥清伐明(下)
 第九百四十九章 拥清伐明(下)

 说的是出兵的事,李棩张嘴却问大清皇帝今年多大,这个问题实在是有点让人哭笑不得。 。 。 殿上一众朝鲜大臣们也是愕然,均觉国王有点儿戏了。

 韩巨源虽不知朝鲜国王问皇帝年龄是何意,但还是答了:“我皇上今年二十三岁矣。”

 话音刚落,对面这比大清皇帝还要小几岁的朝鲜国王就担心吊胆的又问了一句:“北京兵甲尚利乎?”

 这一回不但是朝鲜大臣们愕然,就是韩巨源也是一脸错愕,因为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个国王应该问的,听着实在是小孩子气,就好像小孩打闹时,忽的问一声你的拳头打人疼吗。

 不过韩巨源还是面带微笑的说道:“我大清兵甲与前无异,而皇上近专尚学文,不事畋猎。”

 韩巨源此言乃指清朝军力兴盛如常,而皇帝近来崇尚文学礼制,不再像过去那样爱好打猎。之所以如此回答,一来是韩巨源必须夸大其辞,以使朝鲜君臣相信大清依然强盛;二来则是因为他在来汉城的一路上,发现朝鲜对于儒学十分看重,官员和百姓都十分尊崇读书人,所以强调大清皇帝专尚学文,会让朝鲜上下生出好感,对于出兵一事有臂助。

 李棩“噢”了一声,复又问顺治皇帝平爱好些什么。对这个年轻国王的随心所,韩巨源心中好笑,眼珠子却是一转,口就道皇帝经常巡幸太池,冬天则在那里戏冰,夏天则舟湖上,偶尔还做一些木偶人游戏。

 “大清皇帝果是圣人。”

 李棩根本没有途径证实韩巨源所言,只在心里暗道原来大清那位天子并非他原来想象的武夫胡皇,反而仰慕汉化,和我一样对孔圣极其尊重,推崇儒学,堪称人君。如此一来,中国肯定会永远被清朝统治,朝鲜若再抱着反清复明念头,无异于以卵击石。索便出兵助大清平定南方的明朝散兵,彻底讨大清的心好。

 “天使请坐,来人啊,为天使奉茶!”

 拿定主意的李棩起身命人为韩巨源赐茶,言谈举止皆是十分客气。

 眼见国王如此厚待清使,一心向明的朝鲜两班老臣十分恼怒,领议政大臣郑太和当着国王的面,上前几步绵里藏针地对韩巨源道:“若是天朝真要我朝鲜出兵,却不知我国应该派什么职衔的官员领兵出征?”

 韩巨源扫了眼脸色阴沉的郑太和,道:“自当以国中大将入中国听侯差遣,一来可让南方顽抗之明军见识朝鲜兵厉害,二来也可显你国对于我大清之尊奉之心赤诚。”

 李棩听着不住点头:“对,对,当派大将领兵前去剿贼,免使天朝看轻我国。”

 国王这般表态,郑太和等人都是焦虑,奈何却不好当着清使之面阻止。

 “却不知天朝要我国出兵多少为好?”李棩总算是问了一个到点子的问题。

 韩巨源开门见山道:“鸟善手五千便可。另我朝将兴兵伐南,馈饷甚难,请你国自备六月粮草。”

 “什么?还要我国自备半年粮草?”

 一听清朝不但要朝鲜出兵,还要朝鲜自备粮草,一众朝鲜大臣个个惊怒。可国王李棩却好像看不到臣子们的怒,也不在乎自备粮草这事,只在那很好奇的问道:“天使可否相告,中国南方敌势如何?我国之兵至后,天朝又如何安排?”

 “敌兵不过三两万人,所依只在火器。贵国鸟善手届时将与我朝大军一同南下,不必担忧。”

 韩巨源一言打消了李棩的顾虑,他担心清朝会将朝鲜兵派去和南方的明军独自战,那样肯定伤亡很大,现在听说只是和清朝大军协同作战,自是放下心来。

 “既是如此,那请天使回禀大清皇帝,我国必当出兵以助天朝!”

 李棩不待郑太和等人开口,竟是一口应承了此事。等韩巨源出了殿,郑太和等人立即纷纷哭谏国王不要出兵,他们抬出先王李倧“尽全国之物力,报大明恢复之伟恩”的事迹,竭力阻止李棩出兵。

 “满州人向来狡猾,既已据中国,何以平不定南方明军散兵?说不定是中国南方明军力量强大,清军不敌,这才虚言哄我国,我出兵助他,使我国和明朝彻底决裂,王上万万不可中计!”

 “依臣看,这分明是计,先骗我国出兵,待我兵渡过图门江后,再断我军粮供应,使我兵死无葬身之地,其后定然挥师来攻,届时,我国必然不保!”

 “王上,若答应清朝,则我国所派之兵乃是劲卒,若倾覆于中国南方,则我国门开,莫如虚委清朝,待自齐粮饷后出兵为当也。”

 众朝鲜大臣纷纷出言劝阻,一个个言辞恳切。

 “王上一定要收回成命,这兵出不得。不妨派人去中国打探南方实情,再做决夺。否则,易为清人所趁,一迫我钱粮,二谋我土地矣!”

 郑太和希望李棩不要出兵,可使人到中国打探实情后再做决定,这样能保住朝鲜的精锐,不被清人消耗。他反对出兵的原因除了对明朝抱有感情之外,另外则是因为会宁等朝鲜北边重镇是古海西女真故地,他深怕清朝会在耗损了朝鲜兵将后迫朝鲜出这些土地。

 曾赴北京朝贡多次的左议政大臣沈之源亦称:“微臣前年奉命出使燕京,暗中窥察清廷内部动向,发现其危机四伏,南方战场告急文书如雪片飞进紫城,有满州亲王济度阵丧南方,相较几年前更为严重…由此可见,清朝国内局势并非清使先前所言,乃是小患,而是大患,甚至于满州有失去中国之危。如若满洲真的失去关内统治而退回盛京,明朝重新恢复燕京,则朝鲜此番助清之举定会引来大灾祸,我国不如继续作壁上观,以静制动。”

 “左议政此言甚善,我国现今对中国局面并不清楚,当派人前往详探,万不能匆忙决定。”郑太和道。

 “你们不必再说了,难得天朝要我国出兵,此大好机会,怎能坐丧?你们口口说要以静制动,观望再做决定,可你们要知道清朝人才济济,其国方鼎立,正是开国最盛之时,如何会有颓势?南方明军十数年来坚持,先前就有过满州亲王阵丧之事,可最终清朝仍是势大,南方明军转而消散,故本王以为便是满州又有亲王阵丧南方,也不会对清朝统一中国造成影响。退一步讲,当年明朝据中国之地,都非满清之敌,况今只占南方寸土之余力?便算明朝重新拥有南方,这中国也只是南北隔江对峙,而我朝鲜却在他清人后方,清人奈何不得南方,奈何不得我朝鲜?…。先王在时,执着反清复明,致使清人疑我甚大,若不趁此机会改善与清人关系,他清人举兵怪罪于本王,本王拿何抵挡?你们又有谁能替本王挡住清军?真要清军再次兵临汉城,那才是亡国大祸!”

 李棩根本听不进臣下们的劝说,他断然说道:“便是天朝要我朝鲜自备钱粮,我国亦当遵从。纵运粮艰难,也不可袖手旁观!”言毕,即命朝鲜兵曹金应海速选兵良将,择期入中国拥清伐明。

 金应海是李棩亲信,手握兵权,他也力主响应清朝号召。接到王命后,金应海立即抽调御营厅军鸟善手3200名,北方边兵1500名,将官35名,翻译2名,随卒138名,刷马驱人239名,合计5120人,携带足够5000大军食用6个月的粮草,在北道虞侯申浏的率领下,从朝鲜边城会宁出发,渡过图门江,在清军官员的引导下直奔山海关。  m.IheXs.COM
上章 汉儿不为奴 下章